先锋晚报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比阳性、隔离、没菜更可怕的,是一天到晚和娃……

2022-04-19/ 先锋晚报/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如果我说“网课是亲子关系的毒药”,想必经历过的人不会否认。尤其是父母、娃双双居家的时候。上海的朋友跟
五星号 https://www.45qun.com

如果我说“网课是亲子关系的毒药”,想必经历过的人不会否认。

尤其是父母、娃双双居家的时候。

上海的朋友跟我说“隔离不怕,没菜不怕,就怕一天到晚和娃吵架。”

深圳的朋友也是苦不堪言。以前只道是送娃去上学,现在才明白那都是为了保命啊。

网课两个月,天天在吵架。

“20分钟你都坐不住,在学校不都在混日子吗?费那么大劲给你弄个学位房,你就这样?你这不争气的东西……”

“你要坐直啊!不好好学习,你以后就会当乞丐的啊。妈妈不可能养你一辈子。你看我,现在还要外婆给钱花吗?你没本事,以后该怎么办呢?你现在也8岁了,该懂道理了。”

结果,孩子一点听不进去,反而立马暴走。

“知道了。你怎么那么啰嗦。”转身走进自己房间,把门砰地一声狠狠关上。

“无力感”“挫败感”排山倒海而来,她终于失控了。满脑子只想打她一顿解气。气红了眼,狂吼着把孩子逼了出来,上去就是一脚,直接把孩子放倒在地上。

一时间哀嚎满屋,把保安都招来了。可打完,孩子依然那副样子,甚至更不听话了。以前还哼哼唧唧,现在一秒飙到高分贝。

“这娃怎么那么难带呢?全心全意为了她,到头来养了个废物白眼狼?”

真的无计可施了吗?答案当然是No。只是,很显然,一般的方法无效了。

心理学认为,一切方法都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

如果站在对立面,在彼此眼里,对方做什么都是错的。所以,如果你发现孩子软硬不吃,老是抬杠,只需要记住一点“该修复亲子关系了”。

对立的“亲子关系”的特点

当然,这样的孩子只是一小部分。

按“配合度”来分,可以给神兽分出至少5个等级来。

5级:开头提到的这种,还算不上top级。见过最难搞的孩子,是真的完全放弃了学习,且在生活上也几乎是垮掉了。

家长内心os“是不是该送他去看心理医生?要不要让他休学?”

4级:没有完全放弃学习,但是非常情绪化。学不学,完全看心情。

家长内心os“心累,完全不受控?只能由他去吗?”

3级:虽然心里不乐意,但大致还是愿意配合的。最大的问题可能是需要家长耳提面命。

家长内心os“这孩子一点也不自觉,好像是帮我读书。我不管着,他就不学。再大一点,我管不到了,就要完蛋了?”

2级:有一定学习的自觉性,但不接受加餐。

家长内心os“如果只是一般水平,有什么用呢?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如果不是非常拔尖,还不是一样碌碌无为。”

1级:发自内心热爱学习,自主性强。不用家长催,不用家长管,自我要求高。

如果可以选择,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怎样的呢?

也许是一级,但很可能你会失望了。很多时候,孩子并不会完全按照我们期待的那样发展。

而且,如果我们一味以孩子配合度来定义孩子是否优秀,很容易形成敌对的亲子关系。

大致来说,可以从三个纬度判断一段亲子关系好不好:融合度、自由度、涵容度。

融合度指彼此在多大程度上纠缠在一起。边界感不强的父母容易跟孩子融合度过高。过高意味着控制欲太强或依赖性太强。

自由度指各自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做自己,保持绝对自主性。孩子的自由度过高,意味着没有规则意识,被溺爱长大。

而自由度过高的父母往往忽视孩子的正常需求,导致孩子安全感和爱的需求无法被满足。

涵容度指彼此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无条件接纳彼此,支持彼此。孩子成年以前,主要指父母对孩子。父母对孩子涵容度越高,亲子关系越好。

简而言之,亲子关系好不好,并不取决于孩子有多听话,而是取决于亲子关系是否有明确的边界、合适的距离以及足够的接纳。

好的亲子关系是每一个孩子自由健康发展的前提。否则,他就会用各种行为或情绪问题来告诉你“爸爸、妈妈,我们的关系出问题了。”

对立关系是如何形成的?

那么,父母哪些行为会导致孩子把我们当敌人呢?

父母一味否定孩子

依据儿童发展规律,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勤奋感和胜任感,中学生则是获得独立感和自我同一性。

只要孩子正常发育,到了特定阶段,他脑中的这些任务就会自动启动。

然而,很多时候,父母却会以爱之名在娃心中脑中亲手刻下许多bug。

最最致命的就是否定孩子。

有人也许要说“我没有贬低他啊。就算有,也是实事求是嘛。想激发他更努力一点嘛。”

可实际上,孩子在接受贬低信息时非常非常敏感,一切有意无意,言语的非言语的信息都会被敏锐捕捉再无限放大。

比如说,很少夸奖,只会不断提醒这里错了那里错了。孩子就会觉得“妈妈一点也不认可我,就会挑刺。我无论怎么做,她也不会满意。”

一生气就口不择言。“你就是个废物。”“你啥也不会。”“你这样子就完蛋了。”

拿她跟别人比。“你看看你,就不能**学学吗?她怎么那么懂事?”

盯着缺点不放。只看得到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看不到她的独特性。或者总是不由自主地用很嫌弃的表情看她。

无论哪一种,只要不是正面的肯定,孩子都会觉得你在否定他。

试想一下,如果你无论做什么,你的上司或客户都这样回应你,十之八九你会很不爽。

如果自我价值感再低一点就很容易自我怀疑,而小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是很脆弱的。尤其是在打击中长大的孩子。

被打击得多了,就会习得性无助,真的内化了你的负面评价。

成长中的孩子就是一张刻录盘,外界如何塑造他就如何呈现。

自我放弃,从来不是因为他天生不求上进,而是上进心和自信心被打压了。

为了逃避这种挫败感,他可能会玩短视频上瘾或玩游戏上瘾。因为这些事都能够得到即时正向反馈。

亲子关系疏远,有效陪伴过少

有血缘关系从来不意味着有很好的亲子关系。事实上,很多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当脆弱。

平时各有各的事,不待在一块看不出来。

但是,上网课期间,一天24小时黏在一起。尤其是,家长也在家办公,就很容易相互影响。

家长越忙,往往就越不耐烦,就越容易对孩子发脾气。

而孩子呢?眼睁睁看着爸妈都在家却不理自己,可想而知多么郁闷。雪上加霜的是,都没地可去,无处可发泄。

这些情绪在心里不断发酵,很容易让人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或工作。结果可想而知。原本处在3级的孩子,可能会变成4级。

反之,如果亲子关系比较好,是能够相安无事的。

甚至,有一些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发展了许多新的爱好,成绩也飞速提升。

而关系不好的,就天天忙着吵架了,陷入恶性循环中。

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我知道,如果你现在正郁闷。尤其是试了很多方法都无效的情况,很可能压根都不想听我说什么。

极有可能,无论你学了什么招,一看她不接招,就会很受挫,很快掉入旧的模式里,直到侵袭关系降到零点。

因此,从实践的角度,我只有一个建议,先释放情绪,再解决问题。既然百试不灵,就说明之前用错了力,何必再执着呢?

首先,释放自己内心的情绪

试着记录一次崩溃的经历。

问一问自己:

“假如当时自己的心情特别好,会不会是不一样的反应呢?”

“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沟通方式呢?”

“我为什么那么生气呢?”

“情绪背后的信念是什么?”

“这是真的吗?”

“我对孩子的期待是什么?合理吗?”

“我们的亲子关系健康吗?”

最好是邀请一个比较理性的朋友帮忙提问。或咨询师聊一聊,看一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情绪不过是一种投射,尤其是失控的情况。

也就是说,我们不过是借着跟孩子吵架,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焦虑罢了。

而这些不安和焦虑其实与孩子无关,只与自己有关。孩子只是无辜的替罪羊。

反复地问自己以上问题。最好是说出来。一边宣泄,一边梳理,直到心情平复,不再将自己的情绪过度投射到孩子身上。

帮助孩子释放情绪

极有可能,当你释放了自己的情绪后,孩子自然而然就不再跟你对着干了。无数实践表明,你想要的“母慈子孝”往往就是来得如此简单。

不过,受伤过深的孩子,可能无法自然疗愈,需要家长的帮助。毕竟青少年本身情绪控制能力差,很容易走极端。

可以直接对话。

“我发现你学习的时候,容易(实事求是,描述看到的事实)”

“我想知道,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也可以给孩子写一封信。重点是表达感受、关心、爱以及主动提供帮助的意愿。

至于学习,可以先放一放。毕竟,只要孩子愿意学,总是可以追上来的。

但愿所有在网课里挣扎的亲子关系,可以终结对立,重新拥抱彼此。

-END-

策划:素琪

作者:非也

编辑:雪梨

(文中部分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