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鉴定 4月28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高峰对近期各方关注的生活物资保障、中美经贸关系、企业复工复产等商务领域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全力以赴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总量供应 高峰表示,针对近期疫情多点散发情况,商务部保障市场供应工作专班始终处于工作状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跨区域货源的组织力度,推动跨区域物流畅通,督促指导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加强末端配送,全力以赴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总量供应。 一是充分发挥联保联供机制作用。进一步强化联保联供机制对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多方帮一方”的作用,加大生活物资调运力度,保障货源的供应稳定。截至4月27日,内蒙古、辽宁、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四川、广西、云南、宁夏等12省份累计供应上海蔬菜27808吨,米面850吨,肉蛋500吨,方便面6180吨。 二是强化大型保供企业调度。针对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每日调度周边省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交易量和可调运总量,协调帮助当地主要的保供商贸企业与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点对点”定向对接关系,按照需要及时组织跨区域调运,保障生活必需品总量供应充足。 三是加强保供统筹指导。积极指导各地将生活必需品保供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任务之一,进行前瞻性部署。在前期编发市场保供工作手册和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推送有关地方“四个一”等保供做法,为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进一步做好末端配送等提供参考支撑。 针对市场出现囤积物资的情况,高峰表示,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出现时段性集中采购的现象,商务部与地方建立了24小时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掌握市场动向,指导地方进一步完善应急保供预案,提高市场监测频次,畅通生活必需品调运渠道,组织批发市场、商超等商贸流通企业加大补货力度,通过敞开供应、增配运力、延长营业时间、24小时不打烊等措施,切实保障市场货源供应。 针对“五一”假期市场情况,商务部已经部署各地稳步开展节日市场保供工作。推动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与生产基地紧密合作,根据节日消费的特点加大生活必需品备货量,进一步扩充商业库存、丰富商品种类。推动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在做好重点场所和人员疫情防控前提下,让兜底民生保障的供应网点应开尽开,保供人员应出尽出,保障“末端配送”顺畅到位,满足群众节日期间生活需求。 “商务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筹部署,紧盯疫情形势和市场的供应情况,进一步加强防疫保供工作,强化联保联供机制,指导地方完善保供工作方案,全力保障受疫情影响地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高峰说。 中美双方经贸团队保持正常沟通 对于近期中美经贸团队会否就减免加征关税进一步沟通,高峰表示,中方始终认为,美方单边加征关税措施不利于中国,不利于美国,不利于世界。在当前高通胀形势下,美方取消对华加征关税符合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目前,中美双方经贸团队保持正常沟通。 中方愿与欧方一道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据海关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对欧盟出口额同比增加23.3%,对德国和法国出口上涨17%以上,和意大利出口甚至跃升37.6%。 高峰表示,中欧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深厚的合作基础,经济互补性强。今年一季度,中欧双边贸易额达到2058.7亿美元,同比增长12.2%,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中欧产业融合持续加深。一季度中欧机电产品、轻工商品、高技术产品贸易分别增长10%、19%和31%。中欧中间品贸易达842.6亿美元,占中欧贸易比重达40.9%。 二是价格因素驱动较强。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运价走高等因素影响,双边贸易金额增速显著高于数量的增速。 三是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生效红利持续释放。一季度中欧双边的茶叶、啤酒、苹果、酪乳贸易分别增长了54%、21%、69%和56%。 在当前形势下,深化中欧互利合作,有利于中欧双方,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中方愿与欧方一道,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打造双方在抗疫、绿色、数字、科技等领域新增长点,为双边经贸合作健康发展持续注入新的动力。 加大协调推动力度全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 高峰表示,据商务部了解,在上海发布的首批“白名单”的666家企业中,有247家是外资企业,涉及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大众、特斯拉等重点外资企业已经在有序复工复产。还有一些外资企业正在积极申请纳入第二批复工复产企业名单。 同时,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具体操作性的问题,商务部正会同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相关成员单位和上海市有关方面,加大协调推动力度,全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