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取名 http://www.wangkeguan.com 广东一“职业打假人”蒙某在网上花费19.9元购买一包“土茯苓干片”,随后以货品没有农产品标签,向商家索赔1000元。警方调查发现,蒙某专挑简易包装的初加工农产品下单,在收到快递后,就以“没有合格标签”“实品与广告效果图不符”“发货超时”等理由,给商家差评或进行投诉举报,对商家敲诈勒索。目前,蒙某已被警方抓获,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赖先生所销售的土茯苓干片。本文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广东公安” 5月10日晚,广东省公安厅对外披露了该起案件。据微信公众号“广东公安”消息,赖先生是广东韶关市南雄市居民,是一名返乡创业人员,在当地经营农产品生意,也通过电商平台线上售卖土特产。多年来,赖先生一直诚信经营、口碑良好。然而,今年2月初,他在网上遇到了一个“难缠”的客户。一位佛山客户在他的网店下单购买了一包“土茯苓干片”,花费19.9元。两天之后,物流显示对方已收货。让赖先生郁闷的是,对方发来信息称,货品没有农产品标签,是不合格的“三无产品”,并向赖先生索赔1000元,否则就向工商部门举报。对方还头头是道地向他罗列了《食品安全法》《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明文,以此恐吓威逼。 “我卖的东西都是当地村民自家种植出产的,销售的每一单我都亲自经手,都有按要求附加标签于快递盒内,绝对不可能出现没有农产品标签的问题。”赖先生表示,“对方说只要他收到的货是没有标签的,就是不合格的,我就必须赔钱给他。我就感觉对方明显是在找茬。” 此前,赖先生在网络上也看到过“职业打假人”对电商店主进行恶意索赔的新闻,同时他还打听到,当地的一位同行吴女士近期也遭遇了“敲诈式打假”,手法如出一辙。赖先生表示,“那位店主直接拒绝了对方的索赔,结果很快就被对方举报到了南雄市工商联。后来工商联调查确认这是恶意投诉。” “产品没有问题,我们店铺资质没有问题,我们做出的一些工作也没有问题,确认这些没有问题,我们就应该捍卫自己的一个权益。”赖先生决定对这个“职业打假人”予以反击,2022年2月9日,在朋友的指引下,赖先生得知广东省公安机关在互联网平台上设立了“平安厅”信箱,专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于是,他向“平安厅”信箱写信反映情况。 收到赖先生的来信后,“平安厅”信箱专班第一时间将该线索下发到韶关市公安局,韶关警方随即展开调查。根据赖先生等人提供的网购订单信息,办案民警通过比对下单人的手机号及收货地址,发现多起所谓的“打假”客户竟然是同一个人:蒙某。在实地走访过程中,民警还查明,遭遇“打假”的店铺都是正规经营,并不存在“打假客户”所反映的种种问题。 蒙某。 韶关警方在固定相关证据后,很快确定了犯罪嫌疑人蒙某在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的落脚点及活动轨迹,并在当地警方的协助配合下,成功将其抓捕归案。经审讯,蒙某对自己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实施敲诈勒索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当中。 办案民警介绍,犯罪嫌疑人蒙某专挑简易包装的初加工农产品下单,在收到快递后,就会以“没有合格标签”“实品与广告效果图不符”“发货超时”等理由,给商家差评或进行投诉举报,并拿出所谓的“法律武器”对商家进行敲诈勒索。 延伸阅读 专挑穷人下手?打假产业链下有人年入百万:学费9800 作者丨闫如意小卡编辑|米利暗 “一家人的辛苦全白费了,我们接受不了啊!” 前段时间,重庆一位老奶奶痛哭的视频,让人看得伤心。 老奶奶痛哭的视频让人看得伤心 老人卖出150份自制蒸肉后,却被举报为三无产品,顾客起诉到法院,要求十倍赔偿,总额将近5万元。 收到法院通知的那一刻,老人全家都懵了。 很快,他们发现,这位顾客来头不小。 光是2021年,他就起诉了多个小作坊,甚至,还对同一家小超市多次提起诉讼。 此时,老人一家才明白:这是遇到职业打假人了。 事情登上热搜后,引起了巨大讨论。 举报人的行为合法合理,法院一审二审都判决他获赔。 但大部分人却都站在老人这边,认为这种专挑小商贩下手的打假人在敲诈勒索: “打着打假的旗号,为难小商贩算什么本事?” 买到三无产品,难道不应该去工商部门投诉吗?再买150份,不就是故意的?这样真的有利于公平? 有网友看不下去,主动给受欺负的老人捐款。可是被老人一家拒绝了,他们只想等来一份公平的判决。 原以为职业打假是为民请命的正义事业,谁也没想到,到头来却变成了对弱者的迫害。 职业打假人,坑了多少小商贩? 老人的儿媳王女士说,婆婆从祖辈那里继承了传统手艺。平时会做些咸菜给亲戚们吃,反响很不错。 王女士想到:既然婆婆有手艺,那就干脆卖咸菜吧。 后来,生意越做越好。她开了一家网店,卖的东西也从咸菜扩展到土特产。 一天,一位网友下了个大单。 对方说是单位团购,一次性点了50份烧白、50份粉蒸肉,以及50份回锅肉。 来了大顾客,王女士特别开心,还专门发朋友圈表示感谢。 〓来源:澎湃新闻 然而,她怎么也没想到,这笔大单竟让她吃了官司。 法院送来传票,说这150份肉属于三无产品,要求王女士退还货款4499.16元,并赔偿44991.6元。 而起诉人,正是那位大顾客邵某。 王女士呆住了。她想不通对方为什么会起诉。 邵某在买150份之前,刚买过3份,那次还说好吃,这次怎么就有问题了?既然觉得这是三无产品,为什么不在上一次就起诉呢? 邵某的目的,或许一开始就不单纯。 查看邵某的经历,可以发现,一年内,他就起诉多个店家,要求大额赔偿。 〓邵某的部分起诉案例 有一次,他花5块4买了一袋散装面,随后以“超过保质期”为由,让超市赔1000元。 邵某本人,对“职业打假人”这个身份毫不避讳。他称自己自学了法律知识,只要发现产品有问题,就会站出来维权,他认为,”这是伸张正义“。 至于被别人骂欺负农民,邵某并不在乎。他说,只要合法就行,道德方面的事情,他不想讨论。 〓报道截图 而且他也不觉得王女士有什么道德,毛妈妈一家不过是“把老人推到前面,博同情罢了。” 邵先生还晒出了毛妈妈儿媳背后的团队人数过百,是成功的农民企业家的证据。 〓报道截图 然而,邵先生提供的数据同时也显示,毛妈妈特产店辛辛苦苦做一年,销售额50万元,利润仅25万元。 这些钱要花在仓库、设备上,养所谓“上百人的微商团队”,带动20多个贫困户脱贫,他们一家真的算得上高收入吗? 〓报道截图 网友替他算了算,就算利润全归毛妈妈一家,一年人均也才挣6、7万块钱。 而邵先生这一罚,直接罚掉了一个人近一年的收入。 〓网友质疑 邵先生的做法的确合法,毛妈妈一家没有贴标签也的确是事实。 只不过,大家在感情上实在难以接受这种专门盯着农民特产的“打假”罢了。 因为,类似的事早就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去年,一位卖猪肉的四川摊主向一位顾客卖出了2000元自制香肠。 〓来源:红星新闻 几天后,他却收到对方的提醒:“你违法了,因为没有贴标签”。告上法庭之后这位顾客大张旗鼓提出撤诉条件:赔款1.5万元。 贵州卖酸菜的林姓老人卖了一包9.9元的自制酸菜,也被人起诉三无产品。 〓视频截图 这次对方只要1000元就撤诉,并大发慈悲地说:少给个50或者100块也没问题。 口口声声为了正义,其实只是想从弱者身上搜刮钱财? 打假产业链下,有人年入百万 打假,其实早就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说是职业打假,毋宁说他们专门薅商家的羊毛——抓住一个经营漏洞,靠要挟、举报、起诉获利。 有一位店主,因为自己的商品在标题和详情页中信息不一致,被打假人抓住了把柄。 联系上对方之后,打假人表示,撤诉可以,先给1500元。 店主反复谈价,打假人却他告诉他:公司养的单手,出单提成都有500块,还另有底薪,花这点钱撤诉不算什么。 他口中所谓的“单手”,就是专门受“打假公司”雇佣,明知产品有问题还故意下单的人。 这些人简直是商家的噩梦: ——一旦被打假人抓住把柄,一群打假人便蜂拥而至。店家被威胁赔偿不说,短时间内还会收到大量投诉,直接导致商品下架、店铺降权。 没想到网友和打假人就“撤诉费”杀价杀到最后,这位打假人,竟借机发展起了下线: 做单手赚得不多,你心动的话我可以教,学费9800。 为了验证这些职业打假的套路,我们也进入了一些职业打假“行业交流群”。 〓职业打假群 果然,别有洞天。 进群弹出的公告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 合法维权,不打假、不敲诈,净化市场环境。 “对奸商重拳出击,对偶然犯错的弱势群体商家意思一下” 〓职业打假群 紧接着群里有人请教如何打假无标签的冻肉。 群主叮嘱:“带运费险先少买点,合适的话再批量。” 〓职业打假群 这不就是先买3碗,再买150碗套路的翻版吗? 这些“职业交流群”,往往由有经验的职业打假人创立。 据群友称,最顶级的打假人,熟练掌握国家标准,花费巨资送检,早已年入百万。 〓资料图 一般来说,厉害的“打假人”的收益不仅来自打假,还拓展出了下游“知识付费”。 最低级的,发现了某一商家的漏洞,拿着赔款截图呼朋引伴,吆喝“上车”,在他的指导下,顺利收到赔款“下车”的人,收益要跟他五五分账。 〓职业打假课程 高级一些的,则拿着成功案例出课程,招呼收“徒弟”、“表弟”,收学费系统教学。 〓职业打假课程 我们进入的其中一个群里,《打假从入门到精通》一套课程,原价359.9,限时特价66.66元,每晚还有群主语音连线指导萌新。 〓职业打假课程 年入百万的秘籍课,现价66.66,还有比这更划算的吗? 嘴上都是正义,手上全是生意。 向上收商家赔偿,向下割徒弟韭菜。不仅徒弟上交学费、分成,还能慢慢壮大,成为要挟商家的水军打手……条条大路通往赚钱的方向。 不过,他们只告诉你打假能够年入百万,只要找准了关键,花1880元买的衣服,可以索赔4万元。 但他们却永远不会告诉你,这样可能会构成刑事犯罪,敲诈勒索,寻衅滋事。 〓报道截图 职业打假人真的在帮市场变得更好吗? 说实在的,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也一直处于一种矛盾的情绪中。 一方面,并不想将“职业打假人”这个职业一棍子打死。 部分职业打假人,确实客观上帮助市场净化,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可另一方面,“打假”,成了彻头彻尾有组织欺行霸市的行为。也不乏有人以打假之名,行敲诈勒索之实。 一群人外出找单,起诉以后就交给专人沟通,不同地区、不同起诉原因有不同的摆平价码。 拿到钱,立马就能撤诉。 假货怎么办?他们才不管。 甚至为了赚钱,还有人不惜诬陷、造假。 知乎上有网友求助,说自己家人工作的超市,发现了一个过期了半年的果冻,查询却发现超市根本没有进过这一批次的果冻。 〓知乎网友求助 团伙作案,有人负责踩点偷偷往店里放过期的商品; 有人负责购买,买完指出商品日期过期,作为消费者要求赔偿。 除非监控拍下了投放实锤,超市除了认栽,别无他法。 今后他们也只能:加强监控、加强巡逻、捋清楚货,如果有可能,每天挨个检查所有商品的保质期…… 但显然,这对每天进出货物量极大的商超来说,几乎不可能。 一旦被举报,工商部门检查处罚不说,还可能会被停业整顿。十天半个月的停业整顿,损失远超被敲诈一次。 而这笔被敲诈的费用,往往还是落到了打工人的头上。因为许多超市规定,这算工作失误,赔款由值班的理货员出。 一个月工资也不过几千块,结果就被人拿着一张不知道哪里来的过期证明,敲诈走了2000元。 有口莫辨,欲哭无泪。 也难怪“职业打假人”如今几乎被污名化。 实际上,职业打假人这个名号刚出来的时候,还带着一身的荣耀和光环。 早在90年代,重庆的叶光,毅然从酒类专卖局辞去公务,成为职业打假人,揭露了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造假。 那一次打假,最终当地政府在多间农家小作坊里,缴获1.5亿劣质针头。叶光并没有收一分钱回报,反而倒贴了几千元的差旅费用。但是他一生引以为荣。 还有“中国乳业打假第一人”蒋卫锁、“雷锋式打假英雄”郭振清…… 这群人为当时还千疮百孔的市场补上了不少漏洞。 其中不乏很多公益打假,索赔额度仅1元,只为揭露真相。 〓央视《面对面》栏目曾专访“雷锋式打假英雄”郭振清 但如今,鱼龙混杂的人涌入这个行业,与其说是“职业打假”,不如说是“职业索赔”。 庆幸的是,我们的法律也在不断地完善。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在一份意见答复中提出: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借助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等形式,逐步遏制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为。” 2021年年底,“最年轻职业打假人”陈志强因为涉嫌敲诈勒索犯罪被起诉。 此前一年,18岁的陈志强向法院提起了800多场诉讼。其中不乏一些毫无根据的起诉,例如要求根本没有进口原料的奶酥卖家,提供入境货物检疫证明。 〓资料图 法院认定其“以向法院起诉作为手段,利用商家恐慌心理,迫使商家妥协,多次索取商家钱财”。 这也给那些有类似想法的专业索赔人,敲响了警钟。 去年年底,售卖自制香肠被索赔的谌光辉收到了一审判决,法院驳回了索赔人的10倍赔偿请求。 〓资料图 说到底,匡扶正义的事业,无论如何不该变成一种霸凌他人,牟取暴利的手段。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