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晚报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防疫的成功,不能以击穿法治底线为代价

2022-05-29/ 先锋晚报/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从数据上看,上海疫情已经出现明显变化。连续几日,感染者人数都维持在4000以下。可数据在变好同时,一些民
免费八字测算 http://www.wangkeguan.com

从数据上看,上海疫情已经出现明显变化。连续几日,感染者人数都维持在4000以下。

可数据在变好同时,一些民怨却没有同步消停。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个别防疫措施突破了法治和常识的底线。

原以为,过去的封村堵路,设置关卡已经算是层层加码了。

但现在,还有更严厉的封门上锁,要求居民交出钥匙。

以及一人阳性、全楼隔离,强制进门消杀等等。

法谚有云:“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可进”。

房屋所有人对其所有的房屋,拥有法律所赋予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

如果今天可以收钥匙,明天是不是也能收走房产证呢?!

防疫也是有底线的,收钥匙既突破了基本的底线,也突破了法律底线。

即便出现紧急情况,也应该按照法律程序,走一遍过场吧。

比如南京,也是有强制消杀的措施,但这措施,好歹也走了下程序。

官媒《半月谈》指出:

现在法律规范在一些地方失去了效用,防疫措施层层加码,甚至突破法律界限。

这些“破法”“破规”行为,如果“纵容”过火,那带来的后续影响可能是深远的!工作简单化、粗暴加码,实施起来看似“省事”,其实却在“惹事”:既阻碍全国一盘棋、对经济社会运行造成负面影响,也让群众反感、引发反弹,给工作造成更大被动。

室内消杀是否有必要,一人阳,全楼拉走是否有必要?

这些都要经过科学的、公开的论证,不应该想哪出就哪出。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上海,也要尊重常识,尊重法治,不能任性。

外滩长草不丢人,饿坏了上海人才丢人。

建造方舱不丢人,随意突破程序才丢人。

一直以来,上海都是中国的骄傲。

2012-2019年间,上海连续八年蝉联“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在很多老外的眼里,上海是中国最开放、最包容的城市,离世界最近的城市。

平日里的上海,每个人都格外在意程序的重要性,对法律重视程度,也比其他地方高不少。

但是,长达一个多月、持续至今的静默状态,正在悄悄改变了这座城市的面貌及其吸引力。

《半月谈》提到:

“硬核”不是胡来。相关工作措施不仅要考虑实施方便,更要考虑群众感受。我们追求“万无一失”,更要警惕“一失万无”。

有些事一旦过了火,很有可能会清走世界各地的人才对上海的信任,以及对中国的好感。

4月中旬,福克斯传媒对950名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进行了调查,有48%的受访者表示,会在接下来的一年内离开上海。

37%的受访者表示,会坚持到疫情结束,看看情况是否会有所好转,然后再决定去留。

前几天,明星彭于晏解封后,马不停蹄的就润了。

我相信,上海民众乃至全中国民众,都希望上海能尽快打赢这场保卫战,尽早回归正常生活。

但这一目标的达成,不能以突破法治的底线为代价,更不能挫伤民众的信任和信心。

要知道,法治是一个现代国家的基石,也是中国过去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

法律,不是用来挂在墙上的。

法治,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信念,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如果防疫最终的成功,要以突破法治的底线为代价,从长远看,这并非国家之福。

-完-

为了防止找不到我

请关注+星标

知乎、微博、新浪、百家、头条ID:木蹊说

一个不说假话的博主,温和吐槽,让人上头。

谢谢阅读,还请点亮【赞】+【在看】+【转发】,让更多人看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